站內公告:
聯系我們CONTACT
> 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公司新聞 > 正文
2018/08/09 點擊量:1288
聚酰亞胺薄膜幾乎全部用于電氣工業,少量用于航空、航天、核工業及生物工程中的非電氣用途。它是一種耐高溫(C級或更高)、耐深冷、高強度、高化學耐受性、不燃、不軟化(熱固性)、耐輻射、性能優越的薄膜材料。近年來有突飛猛進的發展。
可長期在-269~+250℃下工作,也可短期用于更高溫度(如400℃下1小時)。
主鏈含亞胺結構的聚合物統稱為聚酰亞胺PI,但我們這里述及僅是大量應用的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,4′—二氨基二苯醚為原料合成的聚酰亞胺薄膜。
其原料主要是:均苯四甲酸二酐(PMDA)或聯苯四酸二酐(BPDA):(其中大多數為前者,后者少量,國內未見報導生產。)
以及4,4′—二氨基二苯醚(也稱二苯醚二胺,即ODA)。
兩種原料(俗稱兩種單體)在溶劑中合成為聚酰胺酸樹脂。目前絕大多數用極性溶劑二甲基乙酰胺(DMAC)做溶劑。樹脂在真空下經消泡、過濾、加壓處理后進入制膜工序。
PI膜與BOPP、BOPET制膜相比較,最值得注意的特點有:
一是PI樹脂是溶液,而不象BOPP、BOPET那樣是熔融體。
二是樹脂并非終極聚合物聚酰亞胺PI,而是中間品聚酰胺酸。這就引出另一重要特點——在制膜工程中,除有一般的物理加工外,還自始至終同時伴隨著化學反應,即“亞胺化”反應。而制膜過程除了要求良好制膜技術外,還要嚴格保證二者的“同步”,誰也不能超前或滯后。
三是樹脂成為膜片不是用急冷鑄片方式,而是用溶液在鋼帶上,在熱風環境下,蒸發掉溶劑成為膜片的方式。
聚酰亞胺薄膜制膜的流程如下: 圖略
這是一種效率比BOPP或BOPET速率低得多的生產方式(一般生產線為100~500噸/年),原因是因為PI沒有軟化點(熱固性),只有在未形成PI前對它進行加工。目前國內外水平還只能用上述工藝過程。
這里需特別述及的是流程中的“亞胺化”方式。亞胺化方式有三種,三種不同的亞胺化方式生產線造價、生產效率完全不同,得到的PI膜性能、用途也完全不同:
1.化學亞胺化,國內目前尚在研發中,此處略去。
2.空氣一輥筒加熱,在小縱向張力下亞胺化。這種方式得到的薄膜俗稱“流涎PI膜”。具有成本低、容易掌握的特點,我國產量大、用途廣,以一般絕緣用為主。
3.在雙向拉伸的力學條件下進行亞胺化,這就是所謂“雙向拉伸法PI薄膜”。雙向拉伸PI膜成本高,技術難度也大得多,工藝、設備都有較高要求,產品綜合性能也優于“流涎膜”。目前主要用于柔性印刷線路板的基材。
這里特別值得一說的是,筆者認為“雙向拉伸”狀態只是亞胺化的一種重要方式。它并不完全相同于BOPP或BOPET雙向拉伸時分子聚集態(縱向或結晶)的變化過程,而有自己的分子微觀行為,而且,拉伸的同時還伴隨著化學反應,直到收卷前為止。況且,得到的薄膜與雙軸定向BO-(Biaxially Oriented-)的含義,也不盡相同,所以稱“雙向拉伸膜”并無不可,但產品稱“BOPI”,至少理論上是很值得商榷的。
PI薄膜生產,與其它薄膜相同的是薄膜質量依賴于原料、工藝、操作技術、工藝條件、工藝裝備(生產線)和生產環境的綜合保證,其不同點是其具有不同的制片方式和后處理方式,且目前樹脂合成必與制膜同時同地進行,制膜又必須處理如物理加工過程與化學反應匹配同步關系。
在鋼帶流涎機上,其生產技術要素是:
——樹脂分子量及成分,由上道工序保證;
——樹脂流動粘度;
——鋼帶的支撐、轉鼓的幾何及運轉速度;
——熱風的控制(溶劑蒸汽含量、溫度、風速、均勻性、穩定性等);
——流涎咀設計和制造水平,可調性、安裝方式及精度等;
——剩余溶劑含量的嚴格控制(或者說是揮發量的嚴格控制及調節);
——鋼帶表面及脫膜方式。
亞胺化過程的主要要素是:
——設備水平,力場精度;
——溫度與時間的精確掌握;
——理論終點與實際生產終點的最佳平衡,對產品質量影響至關重要。
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了,如果有需要購買聚酰亞胺薄膜的朋友可以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