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酰亞胺漆包線漆的發展歷史
2018/06/04 點擊量:787
聚酯亞胺漆包線漆于20世紀60年代由德國BECK公司通過酰亞胺基團改性聚酯獲得,在國際上是180級漆的主要品種。該產品具有較好的電氣性能和機械強度,且耐熱沖擊和耐軟化擊穿,在180級及以上復合涂層漆包線制造中作為底漆涂層的主要材料,在耐高溫和耐氟利昂的電機電器中得到廣泛應用。
我國于80年代從德國BECK和意大利SIVA引進聚酯亞胺漆制造技術,李強軍等基于高分子鏈H級適度交聯理論,用二元酯、乙二醇和塞克通過酯交高換得到兩端含羥基的聚酯樹脂,再進行亞胺化生成漆聚酯亞胺樹脂,其結構如圖1所示。結果表明,塞克高的使用提高了漆的耐熱性能,增強了漆膜的強韌良性;引人亞胺基團顯著改善了漆膜的強度、彈性、耐2熱沖擊和軟化擊穿性能。盧軍彩等通過將耐熱的亞胺環氧引人到傳統聚酯亞胺中,期首先由 AMOCO公司研制成功,其耐熱性高,可在210℃下長期使用,除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、力學性能、耐化學腐蝕、耐冷凍劑性能外,還大幅提高了與導體的粘合性及可繞性,同時耐磨性也有所提高,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C級耐高溫漆包線漆,大部分用于制造復合涂層耐熱性漆包線的外涂層,在歐美國家已被視為一般用途的漆包線漆。與聚醚酰亞胺形成的復合漆包線是世界上耐高溫漆包線的主要品種,廣泛用于牽引電機、密封電機,特別是耐冷凍壓縮機線圈的制造上。
我國于20世紀70~80年代開始研發PAI漆,90年代引進歐洲制造技術,該漆包線的質量與國際水平持平。李楠等將氟基團引入PAI聚合物中,提高了其溶解性和柔韌性,依靠氟原子的疏水性降低了PAI的吸水率,同時有效提高了其介電性能、透光率和熱氧化穩定性。用制得的自粘性耐高溫電磁線漆與聚酰亞胺底漆復合涂制電磁線,繞制線圈,經過熱熔可使線圈成一整體,提高了電機線圈的整體性、機械強度和表面光滑性。為滿足高速繞線的要求,張俊等發明了一種制備自潤滑PAI絕緣漆的方法,通過在PAI樹脂中添加潤滑劑、有機硅等使摩擦系數顯著降低,滿足其在冰箱壓縮機中的應用。